详细介绍
智能水质检测仪:精准感知与智慧管控的水环境守护者
——多参数融合+云端物联,重构水质监测新范式
在水处理厂、河流生态监测、工业废水排放等场景中,水质安全直接关乎公共健康与生态平衡。传统水质监测面临三大挑战:
检测效率低:实验室送样耗时12-48小时,错失污染事件黄金处置期
参数单一:单一设备无法同步监测COD/BOD/氨氮等关键指标
数据孤岛:人工记录难溯源,无法联动治理设备实时调控
智能水质检测仪通过 多光谱传感+AI算法+物联中台,实现 九参数同步检测、±1%精度、数据秒级上传,推动水质管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防御"升级。
光学传感组:紫外吸收法测COD(0-5000mg/L)、荧光法测BOD(0-1000mg/L)
电化学组:离子选择电极测NH₃-N(0-100mg/L)、pH(0-14)、ORP(±2000mV)
物性组:四电极法测电导率(0-200mS/cm)、90°散射测浊度(0-4000NTU)
动态温度补偿:-5℃~50℃环境波动下数据漂移<±0.5%
自清洁流路:超声波清洗+反吹扫,应对高悬浮物废水(SS≤5000mg/L)
防生物污染:钛合金电极+纳米涂层,延长传感器寿命至3年
有线传输:RS485/4-20mA直连PLC,支持Modbus/Profibus协议
无线物联:蓝牙5.0+WiFi+4G,数据同步至云端平台(兼容华为云/AWS)
边缘计算:超标触发声光报警,联动曝气机/加药泵自动调控
检测指标 | 量程 | 精度 | 方法原理 |
---|---|---|---|
COD | 0-5000 mg/L | ±2% | 紫外254nm吸收法 |
氨氮 | 0-100 mg/L | ±0.5 mg/L | 离子选择电极法 |
pH | 0-14 | ±0.01 | 玻璃电极法 |
溶解氧 | 0-20 mg/L | ±0.1 mg/L | 荧光猝灭法 |
电导率 | 0-200 mS/cm | ±0.5% | 四电极阻抗法 |
浊度 | 0-4000 NTU | ±1% | 90°散射光法 |
温度 | -5℃~50℃ | ±0.1℃ | PT1000铂电阻 |
盐度 | 0-70 PSU | ±0.1 PSU | 电导率换算 |
ORP | ±2000 mV | ±1 mV | 铂金电极氧化还原 |
监测点:进水口/生化池/出水口
参数组:COD+氨氮+pH+溶解氧
智能联动:根据COD波动自动调节曝气量,能耗降低15%
行业:电镀/制药/印染
配置:重金属模块(选配Cu/Zn/Cr等)+流量计
合规保障:数据直传环保局平台,超标自动锁阀并报警
部署方案:浮标式监测站+太阳能供电
参数组:溶解氧+浊度+ORP+叶绿素(选配)
生态预警:溶解氧<2mg/L时触发增氧机启动
应用点:水厂工艺段/管网末梢
核心参数:pH+余氯+电导率+微生物指标(选配)
风险拦截:余氯<0.05mg/L时启动二次加氯
云端平台:多维数据看板、污染溯源热力图、设备健康度诊断
移动端管理:微信/短信报警推送,远程校准与固件升级
预测性维护:电极损耗预警、试剂余量监测、泵阀寿命评估
痛点:17类废水混合处理,水质波动大,人工检测频次不足
方案:部署25台多参数检测仪,COD/氨氮/pH/电导率全监控
成效:出水达标率从78%提升至99%,年减少环保罚款1200万元
挑战:藻类爆发预警滞后,治理成本高昂
方案:10个浮标站监测叶绿素+溶解氧+水温
价值:蓝藻增殖预测准确率92%,治理成本降低40%
快速响应:全国32个服务站,48小时故障上门
定制开发:支持增配总磷/总氮/生物毒性等传感器
认证支持:CMA检测报告、CE/FCC/ROHS国际认证
结语
智能水质检测仪通过 实验室级精度、工业级可靠性、生态级感知力,正在成为水环境管理的“智慧之眼"。从一杯饮水的安全到江河湖海的生态平衡,这项技术将持续赋能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产品咨询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