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雾霾、臭氧等污染物经常超标,给人们的呼吸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提高空气质量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空气质量监测方式主要依靠国家或地方政府建设的大气站或小型站,这些监测站通常分布在城市的代表性区域,采用光化学法、贝塔射线法等高精度的监测仪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数据采集、校准、质控等工作。这种监测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够反映出城市或区域的整体空气质量状况,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
1.监测站点数量有限,不能覆盖城市的所有区域和场所,无法反映出空气质量的细微差异和变化;
2.监测设备成本高昂,运维工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3.监测数据更新频率较低,通常每小时或每天发布一次,不能实时反映出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
4.监测数据发布渠道较少,通常通过网站或媒体发布,公众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参与度不高。
为了克服传统监测方式的不足,提高空气质量监测的精细化、实时性、普及性和互动性,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环境监测方式——空气质量微型站。简而言之,空气质量微型站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功能的小型智能设备,能够实时地监测环境中的多种污染物,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端平台或移动终端。空气质量微型站具有以下特点:
1.体积小巧,重量轻便,安装方便,可以部署在任何场所;
2.成本低廉,维护简单,无需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3.监测范围广泛,除了常规的大气六参数(PM2.5、PM10、O3、SO2、NO2、CO)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对VOCs、H2S、NH3等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
4.监测频率高速,可以实现每分钟或每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实时发布;
5.监测数据可视化,可以通过网页、APP、微信等多种方式查看数据,并提供地图、曲线、报表等多种展示形式;
6.监测数据可交互,可以通过云端平台或移动终端对数据进行分析、预警、反馈等操作,并与其他用户分享交流。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例如:
北京市朝阳区建立了一个由1000多个微型站组成的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覆盖了全区各个街道和社区,并将数据实时发布到北京市环保局网站上;
上海市黄浦区建立了一个由200多个微型站组成的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将数据与公交车、出租车等移动源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空气质量分布图;
美国加州洛杉矶建立了一个由3000多个微型站组成的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将数据与社交媒体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互动式的空气质量地图。
空气质量微型站是一种新型的环境监测方式,它能够提供更加精细化、实时化、普及化和互动化的空气质量信息服务,并为污染源识别、治理措施评估、公众参与等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空气质量微型站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浏览